浅析舞台美术视觉呈现中的幕布原因

点击数:719 | 发布时间:2025-02-19 | 来源:www.daregou.com

    中图分类号:J7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90-02

    1、戏剧史中的舞台幕布

    幕布是借助各种纺织品制作的悬挂装置,它在舞台上最早出现时的基本功能是用来帮助演员上下场并遮蔽一些无关演出的视觉原因而存在。

    在国内,幕布最早在元代以装饰性绣帐的形式出现,在明代开始有人在演区中悬挂“二道幕”,如《晖吉女戏》中所提到的黑幔,多用来加大大道具迁换的神秘性。传统的门帘幕帐保守则用于演员上下场和区别隔断前后台之间的关系。

    在欧洲,幕布最早形式源自古罗马剧场中,据史料记载有可上下运行的,并可以降入地槽内的台口幕布,除此之外还有在艺人草台上用来遮蔽后台混乱场面的后底幕也广为时尚。在欧洲中世纪幕布的功能和符号原因更为扩展,在宗教剧中舞台一般分为天堂、人间和地狱。在高处天堂里,演员肩部以下部分用绸幕遮住,表示天堂里的人物是裸身的,示意不适合观看。在一些同台多景装置中,交替遮盖暂时无戏的场景也要用巨型幕布。文静复兴时期,在舞台的内层台框已有可以机械闭幕的帷幕装置,起变换表演环境和上下场有哪些用途。此时这种幕布也暗示某种情调,如悲剧或夜晚用黑色,喜剧或白天用蓝色等。在18世纪被叫做“分场幕”的装置在每一幕表演之间升起和落下,并且在幕布上绘景与戏剧内容适合的景色,后来这一手法在透视布景中达到创作顶峰,并一直沿袭到今天。

    2、舞台幕布的基本功能及容易见到材质

    (一)舞台幕布的基本功能

    现在常用幕布按功能可分为:大幕、檐幕、侧幕、二道幕、三道幕、投影幕、天幕、纱幕等。

    1.大幕

    大幕是存在于观众及表演舞台之间的一道幕布,其用途是用来在演出开始前遮挡舞台布景,维持其神秘性,同时可以维持一次戏剧活动的完整性。

    2.檐幕

    檐幕是舞台上空悬挂的横向幕条,其高度多为3或4米,主要用途是用来遮挡灯光器材、布景下沿、剧院建筑天顶等等,保证观众视线在赏析演出时不被无关事务干扰。

    3.侧幕

    侧幕存在于舞台表演区两侧,因为其高高耸立在舞台之上(高度多为10米到12米,宽度为3米),所以被舞台工作者亲切称为“腿子”。它有哪些用途遮蔽舞台左右两侧的灯光音响器材、舞台员工,除此之外演员还可以在其背后候场,便捷表演。侧幕及檐幕一般搭配用,黑色和墨绿色最为容易见到,净化舞台视觉画面是它们的基本用途。

    4.二道幕和三道幕

    此类幕也是戏剧演出中常见的幕布装置,其用途是在不关大幕,不影响前区演出的首要条件下,遮蔽舞台后区进行换景或者其它一些比较混乱的场面。

    5.投影幕

    剧场中有固定的投影幕一般用来放电影用,但因为其地方固定,大多数戏剧演出都会用自制幕布来投影。其类型可分为玻璃幕、金属幕、压纹塑料幕等。

    6.天幕

    天幕作为整台演出视觉的背景而存在,它可以是中性的(黑天幕和白天幕),也可以有具体的形象成为空间的视觉延伸(透视幻觉布景天幕),还可以是借助某种特殊材质完成的一种介乎于中性与具象之间的视觉环境。

    7.纱幕

    纱幕最大的特征是不仅能够在正面承载绘景或者投影成效,而且在其背后打光,观众可以透过纱幕看到隐藏在后面的人物和空间环境,从而易于表现梦幻、回忆等虚拟场面。舞台上常用白纱幕和黑纱幕两种。

    (二)舞台幕布的容易见到材质

    1.绒类面料

    包含金丝绒、麻绒、仿乔绒、平绒等。其材料特征无静电,遮光好,垂感好,绒边平直,布身厚实,绒面柔软,光泽柔和,耐磨,富有抗皱性。丝绒常制作大幕、前沿幕、横竖条幕、二道幕、三道幕等。

    2.棉类面料

    包含富春纺、绢丝纺、电力纺,真丝纺等。其材料表面布满不规则的棉粒,光泽柔和,色泽鲜艳,常用作布景表面塑形及绷裱绘景用。

    3.帆布面料

    包含粗帆布、细帆布(小帆布)等材料。其面身粗糙厚重、耐磨,多用于舞台地面装饰成效与一些布景特殊成效用。

    4.弹力面料

    以罗纹组织勾织的具备弹力的坯布,因为具备较大的弹性,可以与骨架配合制作造型特异的布景形象。

    5.pvc材料

    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色泽鲜艳、耐腐蚀、结实耐用,具备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多用于投影幕,可成为承载影像的介质。现有白色、黑色、透明无色等类型。

    6.纱网面料

    质地薄带有网状孔眼的化纤材料制成的半透明幕布。除本身具备的轻薄、表面可以绘制画面、可以承载投影形象等特征以外,还具备肯定的透光用途。纱幕有多种纺织办法,舞台最常用的是被叫做“象眼纱”的六菱形孔状的织物。

    3、舞台幕布在现代戏剧中应用

    舞台幕布在传统方法中基本是作为中性元素来用。黑色的侧檐幕布代表为画面边缘,或者是布景形象截取后隐藏的部分;白色天幕作为灯光投射色彩表达天空或者深远的意向;大幕的开合示意演出的开始与结束。当然这类手法在今天依旧延续,但对于幕布的理解在现代演出表现中产生了新的艺术趣味。

    (一)参与表演,凸显环境感

    此类幕布不再是单纯的常规装置和演出的配角,而是成为舞台环境体现的主要视觉体现。 在莫斯科塔干卡剧院演出《哈姆雷特》(导演:留比莫夫,设计:保罗夫斯基)中,全剧只用一块大幕作为布景,对此导演留此莫夫说,这块幕由既具备象征性意义,也具备实用价值。它的实用价值在于它可以跟随装置移动到舞台的任何角度和地方上,根据剧情需要随便调整布景空间。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结合演员动作暗示某些特定环境。比如幕前放张木凳就代表了王后寝宫。当国王与王后并肩坐在幕前,从幕布里伸出四柄长剑,成为他们御座的扶手,斜置时,它又代表一垛墙壁,哈姆雷特倚着墙而坐。幕布也可当作一块帷幕,大臣的偷听就是在幕布的后面。

    意大利假面剧团演出的《两只小狗》中,同样也是一块幕布,通过演员不一样的肢体动作,幕布变成了湖面、床、窗户、天空等意向,幕布的暗示环境的效果同样得到强化和放大。

    (二)配合氛围,彰显意境感

    此类幕布可以在演出中通过与光效和音效配合,再加上观众的联想,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脱离原本布的属性,生发让人意料之外的意境体验。

    在《伏生》(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导演:王晓鹰,舞台设计:严龙/张华翔)的演出中,创作者选择了红色幕布对于剧中的“焚书坑儒”的场面做了让人惊叹的表达。在“焚书”一场中,演员挥手别书,舞台上空骤然降下幅宽两米的红绸,两百米的红绸源源持续的堆积在书上,降低形成的布纹配以灯光的照射,让观众看到的是一种熊熊火焰的感受,“大火烧起来了”当这句台词从伏生嘴中吐露之时,火的意境达到了联想的顶点。在“坑儒”一场红布用的更为精彩。舞台深处一块巨大的红色天幕笼罩在前方抗议的儒生头顶之上,当秦王下令屠杀的时候,红幕陡然落下,覆盖了下方海量挣扎着的儒生。在没动用一方土来表示埋葬,没用血腥的场面来表现残酷,而是巧妙运用布料的特质来彰显美学意义上震惊的意境,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运用幕布方法的表达。

    (三)融入剧意,形成隐喻表达

    此类幕布不仅能够表达环境,还是全剧剧意主旨隐喻象征所在。

    在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阿Q正传》(导演:于村/文兴宇,设计:薛殿杰)舞台上,亚麻质感的破布赫然悬挂在舞台各处,上面不但绘有江南水乡的水墨画,而且在斑驳的亚麻布上打满了补丁,隐喻化的幕布形成了阿Q生活年代的一种视觉外化――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的意向呈目前观众面前。它的存在配合剧意主旨对旧年代的控诉,同时表明布景设计所要表达的立场。

    同样在塔干卡剧院演出的《哈姆雷特》中,移动的幕布正面用了厚重的绳线织物材料配以斑驳的棕灰色绘景成效,背面的成效愈加粗糙,凌乱不堪的绳头挂饰其上。通过缓慢的运动。配以灯光的特殊照射,不断强化出一个犹如钢铁普通的没办法阻挡的幕闸,游荡在角色身边,幕布本身的质感被成功转译,一个关与《哈姆雷特》的隐喻象征,自然地产生。

    4、结语

    由此来看,幕布作为舞台上刚开始的技术方法,在时间与观念不断前行的舞台美术创作中已经升华为艺术方法被不断应用。本文对于幕布历史、类型与现代演出中应用的有关介绍其实只不过一个引子,真的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对幕布有关的认知带出一些新的启示令大家考虑:舞台上海量让人“习惯”的装置与方法是不是在不同观念下还会有哪些新的作用,新的创意,新的可能。毕竟推进舞台美术进步的重点不是技术出新,而是观念意识的改革,这一点对于中国舞台美术事业不断更新至关要紧。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